完成1996年亚洲杯采访任务,回到大连缓了20多天才恢复,后记总结_足球城
原标题:完成1996年亚洲杯采访任务,回到大连缓了20多天才恢复,后记总结
完成1996年亚洲杯采访任务,回到大连缓了20多天才恢复,后记总结
图文来自:足球城大连第一位女专业足球记者赵植萍
1996年12月25日,星期三,农历冬月十五,天气晴。
今天是圣诞节。上午起来收拾房间,到日本购物中心,买东西逛到1点多往回赶,收拾到2点多赶飞机。在香港机场,遇到了大连老乡,我去买东西,看到各种各样在国内看不到也买不到的书籍。
5点多起飞,8点多到了大连机场,姐姐祥都来接我。回到家里放下行李,想到明天就要上班成版了,说什么也要把这几天的见闻写出来。晚上写稿,写到凌晨4:30,这就是我去阿联酋采访亚洲杯的经历,想起来酸甜苦辣。
后记:
23年前的今天,结束了亚洲杯采访回连后,因为身体透支,像得了一场大病,20多天之后才慢慢缓了过来。那些年,关于彻夜写稿的事,我爱人和我女儿都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们家的灯光从晚上经常亮到朝霞升起的时候。记得有两次我带着姐姐外出采访,姐姐说她半夜什么时候醒来都看着我在灯前写稿。姐姐心疼地说:"要不是亲眼所见,根本就想不到萍儿是这么辛苦,真是干什么都不容易啊!"
不仅仅是不睡觉,还常常一整天忘记吃饭,半夜想起来一天没吃饭时,摸着我的胃口悄悄说:真的对不起啊。想想足球周报刚刚创刊的时候,只有五六个人,后来增加了七八个人,每次外出采访时,有三四个整版等我们去填,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这样报纸就要开天窗。要不我怎么会在足球周报创刊时的三四年期间就撰写刊发稿件上千万字,这都是逼出来的。那个时候条件也不好,没有电脑,只能手写传真。发传真也是我最头疼的一件事儿,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心情还不好。
手腕子写肿了都是正常的。那个时候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不懂足球,有些稿子不知道该怎么写,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压力。回想采访亚洲杯的经历,上火拔牙,浑身酸痛,胳膊抬不起来,写字困难,有时候还心情不好。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本命年因足球痛并快乐着,无怨无悔……
20多年因足球痛并快乐着,因足球而经历的一切,让我很欣慰。不管中国足球发展得怎样,但是足球本身带给我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感谢足球!
1996年12月刊发《足球周报》的这篇《亚洲杯留下的话题》,是我到现在为止印象特别深刻的文章。
亚洲杯已经远离我们了,如今整理日记有点老调重弹,但是我有心理强迫症。有日记本,有照片,有文章,不把这些整理出来,感觉对不起自己。实际也是给自己的足球生涯建立一个档案。
亚洲杯留下的话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沉淀愈发让人回味。文章从两个小标题:教练难以充当的角色; 决赛,没有进球的两场比赛 展开分析,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评论文章。(详情请见《亚洲杯留下的话题》)
以下是我从文章里节选的几段话:
人们欣赏一场比赛,更多的是对双方队员的场上表现叹为观止,然而在这精彩的比赛背后,诸军教头的表演也耐人寻味,于是让我们把镜头首先对准他们。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则是泰国队主教练萨加坎。
本届杯赛,教练的日子过得很难似乎已显现出足球的面目已变得残酷无情,泰国队主教练萨加坎便是这一残酷现实下的第一个"牺牲品"。
透过萨加坎的经历,留在阿联酋的八强教头们普遍感到了浓重的信任危机。
本来阿联酋队一路杀人决赛是很幸运的,但一门心思只想夺冠的阿联酋人面对的是一个银杯时,他们感到遗憾,随之便是抱怨,而伊维奇则是第一个被抱怨的人。
沙特队主教练文加达在率队夺冠之前也在为自己找寻后路。
文加达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立即想到了他的后路,他当场表示说,如果沙特人给他更多的机会执教,他能使沙特队取得更大的成绩。谁都知道他说这话的用心。因为他同沙特足协的协议是亚洲杯赛结束。
日本队主教练加茂周虽然在小组赛上成绩较好,但他丝毫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新闻发布会上,他总是熟睡般地坐在那里,他内心的危机绝不是像他表面表现出的那样平静。
亚洲杯最后两场决赛,给人的感觉是被人不情愿地推上了"轮盘赌"。
乘东道主的东风一路闯人决赛的阿联酋队与夺标大热门的沙特队可以说踢了一场高速度、高对抗并且火星四溅的决战。
"轮盘赌"最后的结果并非全是十分偶然而荒谬的,最起码沙特与伊朗的胜出是人心所向的,他们并没有辱没所获得的荣誉。
1997年1月17日整版刊发《足球周报 周末体育》第4版,要闻,本版编辑:赵植萍。
1996年亚洲杯期间,整版整版地写稿。各种花絮、艾因传真、场上人物、记者手记等栏目吸引读者,那次采访我刊发稿件十余万字。细心读者都能从报纸找到这样的字样: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赵植萍阿联酋艾因专电。即使回来之后,仍然不停的整版发稿。《沿着波斯湾的堤岸……》共发了6个整版,当时石雪清的儿子只有五六岁,他问石雪清:"爸爸,大赵阿姨沿着波斯湾的堤岸什么时候能走完啊……"
1997年1月24日整版刊发《足球周报 周末体育》第8版,人物春秋。本版编辑:赵植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